pexels-cottonbro-3944377

奇瑞上市背后,芜湖做对了什么?

浏览:3 来源:发现投资 发布日期:2025-09-26

开头.jpg

一台汽车,能行驶多远?它的每次启程,都书写着钢铁丛林的生生不息,剑指着智造世界的磅礴未来!


1997年3月18日,奇瑞在芜湖城北的一片荒滩上,打下了建厂的第一根桩。28年后,奇瑞从长江畔的“小草房”,走到香江畔的港交所。


2025年9月25日,当上市的钟声敲响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企业的荣耀时刻,更看到城市精神的璀璨绽放。生于向上突围的土壤,长于创新专注的逻辑,成于开放包容的氛围——奇瑞的每一次成功,亦是与芜湖的双向奔赴。

111.jpg


从不服输,敢为人先,突破自我,几代人在跨越发展的道路上奋力前行,成就了芜湖的向新向上,才能一回又一回凝望“星辰大海”。在无数次的亲密互动与携手奔赴中,涵养了芜湖创新专注的品格,奠定了城市开放包容的气质,也成就了芜湖与奇瑞史诗般的佳话。



敏锐 + 突围



站在今天的视角回望历史,奇瑞之所以成为奇瑞,奇瑞之所以诞生于芜湖,是一种历史的必然。


时间回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。客观地说,彼时的芜湖距离今天“省域副中心城市”的定位尚有“山海之远”。统计数据显示,1990年芜湖GDP位居全省第10位。这座曾以“米市”“浆染”“傻子瓜子”闻名的江城,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——工业短板像一道森严壁垒,制约着城市向上生长的空间。


怎么办?是顺其自然寻找发展机缘,还是主动求变奋力突围?对于基因里早就刻下“敢为人先”烙印的芜湖来说,答案必须是后者!


作为安徽首个开放口岸,芜湖历来开风气之先。改革开放之初,一把“傻子瓜子”磕开了私营经济的坚冰。这份“无中生有”的胆魄,是深埋于城市血脉中的精神火种,只待一个契机,即可点燃燎原之势。


选择突围的芜湖,很快做出了一场关乎城市未来的战略抉择,以魄力十足的“一卖一迁一建”破局开题——


“卖”的敏锐——1996年,芜湖市做出一个看似“吃亏”的决定:将市属优质资产白马山水泥厂,以2亿元价格出售给宁国水泥厂(海螺集团前身)。当时有人认为芜湖变卖“家底”无异于自断臂膀,但决策者看到的是更为宏大的产业图景。这笔交易的目的远非简单的盘活资产,而是为一颗“产业火种”——奇瑞汽车项目,筹集最关键的启动资金。


“迁”的智慧——出售白马山水泥厂,并非一场简单的告别,芜湖以真诚的服务和优越的营商环境,反向吸引了收购方海螺集团将总部迁入。一“迁”之后,海螺在芜湖这片沃土上深耕发展,最终在2019年跻身世界500强,成为安徽乃至中国建材行业的“擎天柱”。海螺和奇瑞协力让芜湖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,拥有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地级市之一。


“建”的远见——出售水泥厂所得的宝贵资金,被毅然投入到一个当时看来风险极高的奇瑞汽车项目中。在那个春寒料峭的3月,从城北一片荒草滩涂之上,奇瑞承载着芜湖的工业梦想破土而出。2024年,奇瑞首次进入世界500强;2025年9月25日,奇瑞汽车港股上市,成为芜湖第31家上市公司。

“一卖一迁一建”环环相扣,为芜湖培育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。更为重要的是,形成了新型建材、汽车等两大支柱产业,为芜湖建立带动城市能级跃迁的现代产业体系奠定坚实基础。

333.jpg


以海螺集团和奇瑞汽车为支柱,芜湖开始有规划有层次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。围绕奇瑞,一个庞大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快速形成;依托海螺,新材料、节能环保等产业蓬勃发展。两大龙头如同磁石,吸引了上下游产业链企业集聚,从“一棵大树”到“一片森林”,芜湖实现了产业的垂直崛起与生态化布局。


成功培育两大巨头的经验,让芜湖在发展高端制造业上信心倍增。随后,一批新兴产业龙头企业,在不同的赛道上重复了类似的“突围”故事。芜湖的丰厚沃土上,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、机器人及智能装备、航空航天(低空经济)等产业“新物种”破土成林、拔节成长。


舍弃一时之“小”,换来全局之“大”;引入外部之“强”,成就自身之“兴”——这种不等不靠、主动求变、勇于破局的突围精神,形成了推动芜湖工业经济发展的内核动力,也是“奇瑞之所以成为奇瑞”“奇瑞之所以诞生于芜湖”的深层解答。


创新 + 崛起


完全可以说,奇瑞的发展史,就是一部以创新为轴心的奋斗史诗。


当行业盛行“快钱”与“流量”时,奇瑞选择做“难而正确的事情”:先啃技术硬骨头。


比如,连续5年研发投入占营收5%以上,2024年同比增长45%,远高于全球车企平均18%的增速。


又比如,花大力气建设“瑶光实验室”“开阳实验室”,携手全球60余所高校,把固态电池、L4智驾、48%热效率混动发动机等“黑科技”逐项落地。


从第一台发动机下线,到如今新能源、智能网联等领域的全面突破,奇瑞在自主创新的路上,一步步构建起自己的技术护城河。在企业和城市的并肩而行中,奇瑞创新精神与芜湖的城市气质相映成趣、相得益彰。


我们以奇瑞的28年发展史为时间轴,可以将1997年至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,看作芜湖经济腾飞的“黄金期”。在这不到30年的时间内,芜湖始终坚持制造业立市,已培育千亿元企业3家,百亿元企业逾20家,20亿元企业近百家。


如果说奇瑞是鸿篇巨著,那么其他像珠宝一样散落在城市各个空间里的优质企业,就是一篇篇百读不厌的锦绣文章。楚江、埃夫特、三只松鼠、钻石飞机、伯特利……每家企业都是一项创新集成,都在创新的加持下成长为市场的“宠儿”。


创新赋予企业和城市永不懈怠、永不满足、永不停步的精神底色。这片沃土滋养出与众不同的匠心巧思,怀揣江水般滚滚向前的勇气,最终埋下求新求变的精神伏笔。

今天的芜湖魄力十足——在全市最优的山水人文地段,打造“鸠兹科创湾”。18个园区相映成辉,共同解决企业研发空间不足的痛点,破解“政产学研金服用”融合发展不够的难点,联手合肥“科大硅谷”加快形成安徽“北谷南湾”的科创格局。


2024年,芜湖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.28%,位居全省第一,且90%来自企业;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跃居地级市第22位,科创已成为芜湖闪亮标签。


近年来,芜湖把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首位产业,推动以龙头企业奇瑞为核心的整车、零部件、汽车后市场“三位一体”发展,加快打造世界著名汽车城。期间,政府精准的产业政策、对科创人才的重视、对研发投入的支持,共同构筑了一个鼓励创新、宽厚宜业的营商环境。奇瑞能够心无旁骛地攻破技术壁垒,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,企业的弯道超车与城市的创新驱动实现了同频共振。


由一业窥一城,创新不仅让奇瑞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勇立潮头,使其凭借坚定的自主研发信念、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不断拓展的全球化视野,成长为中国汽车品牌的中坚力量;更是让芜湖始终以创新开放的姿态,打造产业与科创融合的发展生态。


放眼未来,当奇瑞以上市为新起点,继续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驰骋,芜湖也将在“产业+科创”的征程中迈出更坚定的步伐。


这座城市与企业的故事再次证明,真正的创新不是孤立的突破,而是生态的繁荣;不是短暂的闪光,而是持续的进化。政府与企业形成紧密的创新联合体、发展共同体,共同面对挑战,共享发展成果,共同在荣光中走向荣光!

222.jpg

执着 + 远航


奇瑞28年的创新实践证明,企业发展和品牌向上必须深耕“笨功夫”。时间证明了坚持长期主的价值,奇瑞也因此频频迎来厚积薄发的高光时刻。


9月25日登陆港交所当日,奇瑞尹同跃董事长坚定地表示,“此次港股上市,是奇瑞迈进国际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步,也是扛起更大责任、迎接更大使命的全新起点。”


尹同跃认为,未来的奇瑞不仅要追求商业价值的成功,更要追求社会价值的贡献。奇瑞将借助资本的力量,加速技术创新,深化全球布局,持续做强汽车主业;同时也将积极培育更多优秀企业,助力它们化茧成蝶、接力上市,为产业生态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。奇瑞立志成为“创新驱动、全球信赖的智能出行生态引领者”,为中国汽车产业、为安徽、为芜湖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。

444.jpg

END
图片

【发现投资】发现投资(Find & Invest)成立于2014年,总部合肥,是国内活跃的天使投资机构之一。发现投资以央企基因筑基,凭市场智慧赋能,始终秉承"发现企业价值,投资改变世界"的使命,在蓝色星球上书写资本与产业的融合篇章。

发现投资以"新科技+新消费"双轮驱动,专注新材料、智能制造、医药健康等硬科技赛道,聚焦消费升级、新零售、文化创意等新消费领域,已为200余家企业提供全周期金融解决方案,累计助力十余家上市企业。

"我们始终以专业陪伴"是平均15年从业经历的发现人践行的准则。从商业模式梳理到上市路径规划,从资源对接到战略重组,我们以资本为纽带,与企业共同穿越经济周期,从合肥出发,面向并把握国内、国外机会,陪伴企业从小苗到参天大树。

【企业使命】发现企业价值  投资改变世界

【企业愿景】做有梦想企业上市全周期伙伴

【企业理念】我们始终以专业陪伴

结尾二维码版.png

点击关注上方二维码,开启您的资本进阶之旅!